经济平稳增长 发展趋于理性——上半年我市经济运行情况分析
今年以来,我市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宏观调控的各项政策措施,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促进经济全面、协调发展。整体来看,上半年全市经济保持平稳发展的良好态势,经济发展趋于理性,具体表现在:经济内在增长动力增强,经济增长率提高;增长质量、结构和效益改善,财政收入继续增加,工业企业利润继续提高;消费平稳增长,投资增速有所减弱,出口形势好于预期;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涨减缓;企业景气指数回升,外商投资大幅增长;城镇居民收入增长加快。国家宏观调控绩效在一些领域初步显现。 一、经济运行总体态势 1.从经济总量和增长速度看,国民经济保持平稳运行 初步测算,上半年全市完成生产总值567.01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9.9%,增幅高出上年同期1.6个百分点,高出一季度2.6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下降13.8%,第二产业增长24.4%,第三产业增长16.1%。1-6月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25.1%,增速比上年同期快10.1个百分点;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66.7%,增速比上年同期快14个百分点,比一季度回落2.4个百分点;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4.7%,增速比上年同期快0.7个百分点;进出口贸易总额293.01亿美元,增长26.0%,增速比上年快10个百分点,其中出口增长26.4%,上半年吸收的合同外商投资额增长46.2%,增速比上年同期快15.8个百分点;6月末全市企业和个体工商注册登记户26.36万户,比上年末增加1.52万户;1-6月新增工商注册登记个体户和私营企业2.19万户,同比增加0.11万户;总售电量155.43亿千瓦时,比上年同期增长17.8%。以上各项指标反映了我市经济保持持续增长的势头,但考虑上年同期受非典的影响,扣除不可比因素,我市整体经济呈平稳增长的态势。 2.从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看,宏观和微观经济效益进一步改善,经济发展保持较好的平衡状态 国家、企业、个人三者的收入都保持了稳定的增长。上半年,完成财政总收入130.65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5.2%;完成地方一般预算内财政收入41.99亿元,按可比口径计算,增长16.6%。企业微观经济效益提高。1-6月份规模以上工业产品产销率为98.2%,经济效益综合指数为120.2%,实现利润总额增长28.6%。其中,亏损企业亏损额11.89亿元,下降3.4%。上半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658元,增长16.1%,增速比上年同期加快5.8个百分点;农村居民人均生活费收入6121元,增长8.1%,增速比上年同期下降3.9个百分点。上半年新增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99.91亿元。 上述,无论从政府、企业还是个人的收益角度来分析,都呈增长的趋势,经济的平衡关系基本上保持了一个比较好的状态。具体体现在:一是国际收支继续保持双顺差的局面,今年前6个月国际贸易顺差18.59亿美元,增长56.5%;结售汇顺差50.04亿美元,增长5.5%。这表明对外的支付能力、政府的宏观调控能力是处在一个比较好的状态。二是市场的供求状况依然处在一个宽松的状态。通货膨胀率继续处在一个较低的水平。上半年居民消费价格涨幅只有2.4%,这是在前几年物价低迷基础上的恢复性回升。 3.在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过程中,区域发展不平衡及经济社会发展不协调问题得到高度重视,薄弱环节和领域得到加强并快速发展,发展空间进一步拓展,整体经济实力增强 据调查,至6月底,全市81个欠发达村总收入8984.6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5.4%;纯收入2102.2万元,同比增长1.8%;总负债15.3亿元,比上年末增长0.7%,净资产12.53亿元,增长21.1%;资产负债率55%,下降4.5个百分点;经营亏损村18个,减少12个;资不抵债经联社11个,比年初增加1个。 全市81个欠发达村,总负债15.27亿元,比上季度末增加1.9%,净资产12.5亿元,增长10.9%;资产负债率55%,下降2.1个百分点。 据初步测算,农村经济稳步增长。6月末,村组两级集体总资产745.9亿元,比上年末增加23亿元,增长3.2%;净资产573.7亿元,比上年末增加21亿元,增长3.8%;资产负债率23.1%,比上年末下降0.4个百分点。至6月底,全市两级集体经营总收入50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8.7%;经营纯收入29亿元,增长3.9%。 二、经济运行在各领域表现出的主要特点 1.工业生产保持较快增长,对整体经济的主导作用增强 上半年全市完成工业总产值(当年价)1346.75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4.5%,比1-5月份快1个百分点。上半年全市工业增加值283.85亿元,同比增长23.3%,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48.9%,拉动GDP增长9.7个百分点。 (1)国有及国有控股工业和“外资”工业发展势头迅猛。上半年国有及国有控股工业总产值71.80亿元,同比增长28.3%,比上年同期快16.5个百分点;外资型工业总产值1091.14亿元,增长25.1%,其中外商投资经济增速最快,为34.6%。 (2)大多数行业增速较快。在规模以上工业的31个行业大类中,上半年行业增加值增速超过30%的有8个。其中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增长55.8%,化学纤维制造业增长51.8%,农副食品加工业增长30.3%,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增长40.1%,通讯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增长31.4%,金属制品业增长34.1%,非金属矿采选业40.4%,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33.7%。 增加值增速达到20—30%也有6个行业,如食品制造业增长26.1%,木材加工及木、竹、藤、棕、草制品业增长23%,造纸及纸制品业增长20%,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业增长20.3%,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增长24.9%,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增长20.4%。 (3)支柱行业是工业增长的主要推动力。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等支柱行业的平稳增长,是全市工业总产值保持快速增长的主要推动力。上半年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实现总产值443.24亿元,增长31.0%,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32.9%;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总产值132.04亿元,增长37.6%;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总产值69.07亿元,增长49.2%。这三大行业总产值为644.35亿元,占47.8%。 (4)主要产品生产情况良好。上半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发电量157.63亿千瓦时,增长11.9%;服装13963万件,增长18.8%;机制纸及纸板145.6万吨,增长23.2%;移动电话机1263.93万部,增长36.5%;电话单机1575.91万部,增长4.6%;显示器365.57万部,增长19.3%;打印机95.51万部,增长128.9%;半导体分立器件63.6亿只,增长77.4%;半导体集成电路4046.5万块,增长49.0%;录像机813.95万部,增长36.6%。 (5)工业品出口增幅有所回落。上半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出口交货值793.05亿元,增长24.2%,比1-5月份回落1.5个百分点。 2.扩大开放为外经贸发展带来新动力 (1)外商对我市投资充满信心,吸收外资增速过半百,这是近年来少有的 上半年全市实际利用外资15.90亿美元,按可比口径,比上年同期增长50.3%,增速同比提高32.3个百分点,比1-5月份上升4.3个百分点;新批项目宗数725宗,下降1.6%;增资项目宗数2239宗,增长78.1%;合同规定外商投资额20.33亿美元,增长46.2%,增速同比提高15.8个百分点。 从行业看,上半年制造业实际利用外资15.76亿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长50.4%。其中纺织业8740万美元,增长106.7%;专用设备制造业3249万美元,增长295.7%;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3.77亿美元,增长48.4%。从国家(地区)看,上半年香港实际投资6.08亿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长8.6%;英属维尔京群岛实际投资2.85亿美元,增长109.4%;日本实际投资1.13亿美元,增长92.7%;台湾实际投资7269万美元,下降33.6%;韩国实际投资3847万美元,增长146.1%;萨摩亚实际投资4758万美元,增长33.5%;欧盟实际投资2907万美元,下降48.4%;美国实际投资2488万美元,下降10.8%。 (2)进出口贸易增速进一步回升 上半年全市进出口总额293.01亿美元,同比增长26.0%,增速同比提高10个百分点。其中出口155.80亿美元,进口137.21亿美元,分别增长26.4%和25.5%。上半年实现贸易顺差18.59亿美元,同比增加6.71亿美元,增长56.5%。从出口产品看,上半年机电产品出口108.63亿美元,同比增长34.1%,占全市出口额的69.7%;高新技术产品出口58.23亿美元,增长43.3%,占37.4%;自动数据处理设备及其部件出口23.23亿美元,增长23.6%。从出口市场看,亚洲市场出口69.49亿美元,增长21.3%;美国市场出口52.38亿美元,增长33.8%;欧洲市场出口26.77亿美元,增长21.5%。 3.消费品市场销售进一步加快 上半年全市实现消费品零售总额164.30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4.7%,增速同比提高0.7个百分点,扣除物价因素增长11.9%。 限额以上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快速增长。上半年批发零售贸易业实现零售额142.56亿元,同比增长12.0%。其中限额以上企业实现零售额34.49亿元。分类别看,高消费的商品如汽车、住房、家用电器、通讯等的消费继续升温,对消费需求起到重要拉动作用。从限额以上14家较大型汽车销售企业来看,1-6月份汽车类零售额为7.26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37.8%。上半年商品房实际销售面积增长16.0%,家用电器和音像制品类也增长了20%。 餐饮业继续增长。因去年同期受非典影响,基数较低,上半年餐饮业实现零售额21.71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36.2%,增速同比快35.2个百分点,比1-5月份快1个百分点。经历了“非典”和“禽流感”疫情,居民在饮食上更加讲究环境卫生,环境好,档次高的酒楼饭馆更受青睐。上半年限额以上餐饮业零售额增长40.8%。 4.邮电通讯和供电量持续增长 上半年全市邮电业务收入57.74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3.7%,6月末全市程控电话用户251.91万户,比上年末增加45.81万户;6月末全市移动电话用户752.58万户(含充值卡),比上年末增加91.72万户;互联网用户47.19万户,比上年末增加3005户。上半年全市总供电量169.35亿千瓦时,比上年同期增长19.4%;总售电量155.43亿千瓦时,增长17.8%,其中工业用电134.32亿千瓦时,增长18.4%。 5.城镇居民收入与消费增长加快 上半年城镇在岗职工月人均工资1978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0.8%;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658元,增长16.1%,增速同比提高5.8个百分点;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9656元,增长52.4%,增速同比提高61个百分点。在居民消费支出的八大类中,呈现七升一降的态势。 家用汽车褪去贵族色彩,购买私人汽车成为众多居民的追求。1-6月全市小型汽车注册登记入户数28850辆,比上年同期增加11977辆,上半年入户数占去年全年的86%。目前,东莞每百户城镇居民家庭拥有轿车32辆,居民家庭家用汽车拥有量居全省首位。移动电话也逐渐普及,每百户城镇居民移动电话拥有量260部。虽然移动电话收费不断推出优惠套餐,但居民电信费实际支出仍增长4.1%。 6.私营个体经济继续得到发展 上半年新注册私营企业3445家,注册资金37.29亿元,6月末有注册登记私营企业20053家,注册资金325.73亿元;上半年新注册登记个体工商户18477户,注册资金7.34亿元,6月末有注册登记个体工商户210686户,注册资金74.62亿元。上半年私营企业上缴工商税收9.28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58.1%;个体工商户上缴工商税收12.31亿元,增长24.8%;两项合计21.59亿元,占全市工商税收总额的18.7%,增长37.2%。 7.企业景气指数继续攀升 二季度反映我市企业综合生产经营状况的企业景气指数为138.9,比上期提高3.2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期提高19.5个百分点,保持在较为景气区间运行,预计第三季度景气指数为143.8。 三、贯彻中央宏观调控政策,促进国民经济理性发展、科学发展,取得初步成效 从宏观调控的成效来看,物价涨势减弱,固定资产投资增长放缓,衡量经济热度的两大关键指标——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与固定资产投资,双双“降温”。 1.金融各项贷款增速明显放缓 5月份全市金融机构新增人民币贷款18.61亿元,比4月份减少11.04亿元,下降37.2%。6月份全市金融机构新增贷款10.88亿元,比5月份减少7.73亿元,下降41.5%。至6月末,人民币贷款余额1318.17亿元,比年初增长9.2%,同比回落4个百分点,少增11.32亿元。总体来看,金融宏观调控效果显现,金融贷款快速增长的态势受到控制。 2.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出现回落 随着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逐步到位,从4月份以来,我市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有所减缓,1-6月镇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幅比一季度回落7个百分点。其中基本建设增长67.3%,回落20.2个百分点;更新改造增长82.8%,上升34.2个百分点;房地产开发增长95.3%,回落8.1个百分点。1月份因受春节时差的影响,镇以上固定资产投资比上年增长37.7%,2-5月增速分别为102.1%,107.9%,65.1%和73.2%,增速有所走低。 3.市场物价涨势趋缓 与上月比,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下降0.7%,其中服务项目价格下降1.6%,消费品价格下降0.5%。与上年同期比,1-6月全市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升2.4%,其中消费品价格上升3.4%,服务项目价格下降1.1%。零售物价总水平上升2.5%。 4.固定资产投资项目清理整顿工作成效显著 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清理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的通知》精神和省的统一部署,我市认真开展固定资产投资项目清理工作。经清理,全市在建、拟建项目共723个,总投资311亿元,不属于重点清理范围的项目495项,总投资62.4亿元,其中3000万元以上项目145项,总投资229.4亿元。 在国家认为已经投资过热且三令五申要控制增长的电解铝,钢铁和水泥三大行业,东莞仅有水泥生产企业。近年来,即在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出台之前,我市有计划地对污染较为严重的水泥企业进行整顿,采用政府财政补贴的形式,对“小水泥厂”进行关停并转,今年全市将关闭水泥厂34家,现在剩下少量的水泥企业具有规模较大、效益较好、采用先进的新型工艺的特点,符合国家产业调整的方向。 总体而言,今年上半年东莞经济整体情况是好的,经济增长速度处于基本合理运行区间。主要理由:从经济增长率看,当前经济扩张起步不久,经济快速增长是新一轮经济周期扩张的正常体现,具有内外需求持续扩大的客观市场基础,与产业升级和贯彻科学发展观所拓展的新的经济空间密不可分,有一定的客观性。从物价总水平看,当前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仍处在0-3%的理想价格调控区间。市场尤其是消费品市场供过于求的矛盾未发生根本性的逆转,且国际市场的通货紧缩压力依然存在,短期内不大可能形成倒逼国内市场价格全面快速上涨的诱因。此外,民间投资的活跃和国有投资自主愿望增强说明市场在推动投资高增长上的力量趋强。从经济运行的效果来看,当前的经济增长与质量的提升、效益的改善基本同步,尤其是当前经济社会发展中的许多问题,如资源瓶颈、就业压力等较为突出,必须在加快发展中才能有效解决。因而,保持当前较快的经济增速是必要的。从目前宏观调控的效果看,收紧银根、严格控制土地已取得一定的成效。但由于东莞经济发展有本身的特殊性,调控力度不宜过大。 四、值得关注的问题 在充分肯定当前宏观经济整体趋好的同时,也必须看到,因去年同期受非典影响,指标基数较低,显得今年上半年各项指标全面好于去年同期。但以科学发展观来考量,经济社会发展中一些长期困扰的问题仍没有得到有效解决,同时又面临新的问题和挑战。一是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农民增收困难,收入差距拉大,城乡消费存在巨大的落差仍制约着整体消费水平的提升,统筹区域和城乡协调发展任务十分艰巨。二是出口保持快速增长面临不少挑战,外源型经济大而不强,且外源型经济扩张还受到诸多因素如土地、劳动力、能源等的影响;而内源型经济发展潜力充分发挥的时期还没有到来。三是一些结构性矛盾比较突出,经济结构仍待调整提升。四是经济增长的“资源支撑力”问题凸显。五是工业经济效益有待进一步提高。由于增长方式粗放,尽管我们实现了快速增长,但付出的资源、环境代价过大,整个经济运行绷得过紧。电煤油运供应趋紧,部分基础产业和资源“瓶颈”约束再次出现。总体上看,当前焦点是电力、尤其是高耗能行业用电的紧张状况突出,而煤、油、运输问题主要是因电力紧张而起,但其背后是产业结构不合理、层次不高的问题。东莞是耗电大市,但资源短缺、对外依赖程度高。从长期看,国际、国内能源价格波动,直接影响到东莞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经济安全。 五、全年经济走势初步估计及政策建议 从总体发展趋势看,尽管经济运行中仍存在一些问题,但经济发展的有利因素不少。从国内因素看,经济增长处于上升时期。中央加强了宏观调控的力度,但宏观经济政策仍基本保持连续性和稳定性,而且强调分区域指导,不搞“一刀切”。贯彻科学发展观,为解决当前存在的矛盾和问题指明了方向,有利于经济的协调、健康发展。从国际环境来看,美日经济有较好表现,国际经济环境总体较为稳定,也有利于东莞经济的发展。考虑到国家将继续按照适度、区别对待等原则来进一步落实各项宏观调控措施以及上年东莞经济增长受非典影响出现前低后高等各种因素,我们初步判断,下一阶段东莞的投资、工业、外贸等增速有可能出现小幅回落,可能引致经济增速减缓,预计全年经济将保持基本平稳的走势。为了保持经济稳步健康发展,要把握好以下几点: 1.宏观调控要适时适度,避免经济增长出现大起大落 树立和落实科学的发展观,坚决贯彻好中央的宏观调控原则,不搞“急刹车”和“一刀切”,更多地运用市场经济手段。在投资和信贷政策方面要有所区别,一方面看紧“钱袋”和土地,继续加强对商业银行贷款行为的监督管理和“窗口指导”,合理引导贷款投向,优化信贷结构,既加大对农业、高技术产业、生态环境、消费贷款等的支持力度,又严格控制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贷款项目。严格控制非农建设占用耕地,杜绝滥用土地资源,盘活土地存量,对在建和拟建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进行清理,防止盲目上新项目。另一方面,引导好、保护好、发挥好各方面的积极性,对有市场、有效益的产业和企业以及需要加强的薄弱环节继续给予支持,解决有利于优化结构和增加就业的资金需求,解决中小企业的资金短缺问题,加快服务业的发展。通过控制信贷、管住土地、卡住项目达到抑制投资过快增长的势头,而不伤及消费需求,避免经济增长的剧烈波动。 2.切实解决好电力供求矛盾 要进一步做好电力供应的开源工作,加快电源和电网建设;合理引导电力消费,目前,我市日供电缺口约为140万千瓦,从5月份起,全市采用错峰用电,对工业企业适当采用拉闸限电,力保居民生活用电不受到影响。因此,要解决好高耗能行业生产和电力供应紧张的矛盾,发挥市场调节和行政限电安排的双重作用,鼓励发展节能型工业。 3.加强农业和粮食生产,千方百计提高农民收入 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关于促进农民增收的“一号文件”,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确保粮食市场稳定,加强对农业生产资料的供应和监管,保护农民的种粮积极性。2004年广东省下达给东莞市的粮食工作考核任务是:粮食播种面积达到5.33千公顷,粮食总产量3万吨。今年春种粮食播种面积2.74万亩,其中水稻1.77万亩。加快推进农村税费改革,减轻农民负担,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农村工业化和城镇化,采取措施帮助农民应对加入WTO所受的冲击,挖掘农村的消费潜力。同时,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和农业的投入,改善农村居民特别是欠发展地区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切实为农民办实事,解决多年来困扰农民的贷款问题,努力缩小地区之间的发展差距。 4.加快推进结构调整和产业优化升级 政府主要致力于加强信息引导和服务,着力推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走发展高技术产业、装配制造业和重化工业之路,加快形成产业核心竞争力。根据东莞的产业基础、资源条件和环境承载能力,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优化产业结构布局。通过优势互补,加快产业结构升级步伐,努力打造现代制造业名城。进一步发展第三产业,积极扶持新兴服务业的城长,充分挖掘和发挥第三产业吸纳劳动力的潜力,解决好群众就业和生活问题。 5.提高出口产品竞争力,确保对外贸易的持续增长 大力实施“科技兴贸”和“名牌带动”战略,提升出口产品的质量和档次。帮助出口企业了解并学会灵活应用WTO的各项规则,规避风险,减少损失。加大对民营进出口企业的扶持力度,走出口市场多元化道路。同时,抓紧出口退税措施的落实,建立监督机制,保证退税的及时兑现,确保全年进出口的持续快速增长。 6.继续努力扩大居民消费 消费增长相对缓慢,不利于消化投资快速增长带来的中间需求。应当努力提高城乡居民收入水平,改善居民收入和支出预期,引导居民增加即期消费;继续清理限制消费的政策,扩大消费领域,鼓励发展新的消费热点和消费方式,注意加强消费信贷的风险控制。 |
经济平稳增长 发展趋于理性
- 2020-08-07 09:25:21
- 来源:
- 发布机构:
- 【字体: 大 中 小 】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TOP】
【打印页面】
【关闭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