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市出租小汽车管理规定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加强东莞市出租小汽车的营运管理,促进出租小汽车行业的健康发展,保障乘客、经营企业、驾驶员的合法权益,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本规定适用于本市行政区域内出租小汽车的经营、租用(服务)和管理。 第三条 本规定所称出租小汽车是指依法取得出租小汽车营运牌照(以下简称营运牌照),乘客按里程计价器显示数支付租费的五座出租小汽车(以下简称出租车)。 出租车颜色、顶灯、里程计价器、无线通讯设备、客运发票、承包合同实行统一管理。 第四条 市交通行政主管部门是出租车行业的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全市出租车行业的统筹、协调、管理工作和本规定的具体实施。 公安、市政、工商、税务、物价、城建、规划、质监等部门应当按照各自的职责,协同交通行政主管部门对出租车进行监督管理。 第五条 出租车的行业发展应当纳入城市发展总体规划,由市政府根据发展需要宏观调控,并由市交通行政主管部门组织实施。 第六条 出租车经营者和驾驶员应安全营运、文明服务、合理收费、公平竞争,自觉接受管理和监督。 第二章 营运牌照及其持有人 第七条 从事出租车出租业务必须依照本规定取得营运牌照并办理有关营运手续。本规定所称营运牌照是指市交通行政主管部门及其委托的管理机关颁发的允许从事出租车业务的经营资格证明。 第八条 营运牌照的投放实行公开竞投、有偿使用,营运牌照使用期限为10年。本规定公布前取得的营运牌照,其使用期限按照《东莞市出租小汽车经营权管理办法》的规定执行。 第九条 营运牌照不得擅自转让,需要转让的,须在持有人实际运营1年后进行,受让方必须是在我市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注册登记的企业法人。 营运牌照转让的具体办法依照《东莞市小汽车营运车牌有偿使用竞投办法》的有关规定执行。 第十条 经营出租车业务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一)在市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注册的运输企业; (二)经营管理及人员素质符合市交通行政主管部门根据有关规定制定并公布的标准和要求; (三)有足够的固定停车场、位。 营运牌照持有人可以委托、发包或者出租等方式将营运牌照经营权转交符合前款条件的经营者经营;受委托、承包或者承租的经营者,除发包、出租给出租车驾驶员外,不得将营运牌照经营权再转交他人经营。 出租车驾驶员不得同时承包、承租2辆以上出租车,并不得转包或者转租。 第十一条 经营者应自竞得营运牌照后持下列材料到市公安交通管理机关办理车辆入户手续: (一)市交通行政主管部门批准从事出租车营运业务的文件; (二)企业营业执照; (三)市交通行政主管部门或其委托管理部门出具的竞得证明书及缴清营运牌照款的证明; (四)车辆资料。 第十二条 经营者应当在办妥车辆入户手续后,到市交通行政主管部门办理道路运输证。市交通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在15日内办妥道路运输证。 营运牌照须在竞投中标后6个月内投入营运。 第三章 出租车和驾驶员 第十三条 出租车应统一颜色,并报市交通行政管理部门批准。 第十四条 本规定实施后新投放营运的出租车必须是排汽量在1500毫升以上的新车。 禁止微型汽车从事出租业务。 第十五条 出租车车主必须在市交通行政主管部门或者其指定机构监督之下安装有效计价表、顶灯、无线通讯设备和空车标志灯。出租车车主应当在出租车规定位置印制车主名称,放置驾驶员从业资格证副件,张贴或悬挂价目表、本车车牌号、市交通行政主管部门或其委托管理部门的投诉电话号码。 第十六条 出租车必须符合市交通行政主管部门依本规定制定的出租车营运车况标准,并保持车辆内外的整洁、卫生。 出租车营运期间,每季度须到具有出租车专业检测资格的车辆检验机构接受车况检验。市交通行政主管部门或其委托管理部门应不定期检查出租车营运车况。车况检验或者检查不合格的,不得投入营运。 第十七条 出租车投入使用后达到国家规定的营运车辆更新年限的,车主必须更新车辆,不得将旧车继续投入营运,公安交通管理机关也不给予办理年检。 第十八条 出租车驾驶员应符合下列条件: (一)持有汽车驾驶证,并实际驾驶汽车2年以上; (二)持有驾驶员从业资格证; (三)年满18周岁以上、55周岁以下; (四)具有初中以上文化程度; (五)身体健康。 第十九条 经营者雇用出租车驾驶员应当遵循市政府优先解决本地居民就业的原则,并依照有关法律法规办理劳动用工、社会保险及其他有关手续。雇用非东莞市常住户籍人员的,应当依照有关规定为其办理暂住证。 第二十条 驾驶员每日出车前、收车后应对车辆安全技术指标和服务设施进行检查,确定是否符合规定的标准。 实行轮班制的,驾驶员在交接班时应按前款规定对车辆安全技术指标和服务设施进行检查。 第二十一条 出租车有下列情况之一的,不得投入营运: (一)市公安交通管理机关、市交通行政主管部门或其委托管理部门常规检验不合格的; (二)发生机械故障不能正常运行或者有其他事故隐患的; (三)计价表或无线通讯设施不能正常工作的; (四)车内设施破损、污垢,不宜乘坐的; (五)车号牌字迹模糊、不易辨认的。 第二十二条 出租车的经营单位应当设立安全员。 第四章 出租业务 第二十三条 出租车空车待租时,驾驶员应当载明“空车”和英文“for hire”字样的标志,在上下客点及允许上客的路段,乘客可以示意租用。 第二十四条 出租车载客后,应按乘客要求的路线行驶;乘客未提出要求的,应选择距离最短的路线行驶。如因故确需绕道,应如实向乘客说明原因。 第二十五条 出租车载客后,除非乘客要求,不得另载他人。 第二十六条 乘客在21时至次日6时之间租车的,驾驶员可以拒绝在主、次干道以外的道路行驶;乘客于上述时段租车离开市区的,驾驶员可以要求乘客出示身份证明。 第二十七条 调整出租车租费标准,应当根据出租车经营成本的变化情况,由市交通行政主管部门或其委托管理部门提出申请,市物价管理机关依法定程序审批后公布执行。 第二十八条 乘客租用出租车应当依照有关规定支付租费,但有权拒付超收的租费。 出租车租费项目包括: (一)起步价(含二公里以内里程价); (二)里程价(按公里计算); (三)等候费; (四)夜间服务费(23时至次日5时); (五)大件行李费(体积超过0.2立方米、重量超过20公斤的物品为大件)。 前款第(一)、(二)、(三)、(四)项的租费,以出租车计价表显示的数额为准。 出租车经过依法收费的设施和路段所支付的规费由乘客承担。 第二十九条 禁止经营者和驾驶员以任何方式向乘客超收租费。 第三十条 驾驶员收取租费,应当使用市交通行政主管部门规定的统一客运发票。 第五章 营运管理 第三十一条 市交通行政主管部门或其委托的管理部门应当会同市规划、市政、公安交通管理等部门在车站、码头、旅游景点、娱乐场所、口岸区域及市区主干道两侧街道的适当位置设置出租车专用候客站(点)。三星级以上的酒店应当设置两个以上的出租车专用免费候客车位。 禁止以各种名目非法向出租车司机收取费用或者阻扰其正常营运活动。禁止其他人以营利为目的为出租车招揽乘客,扰乱营运秩序和社会公共秩序。 第三十二条 市交通行政主管部门或其委托管理部门应当会同市公安交通管理、市政管理部门在市区主、次干道及其他有必要的路段设立临时停车点。在设立黄线标志路段,禁止出租车在非停车点上下客。 第三十三条 出租车经营者应当依本规定制订和健全安全客运服务、监督、奖惩等管理制度,加强对驾驶员和出租车的管理。出租车经营管理人员应当经岗位培训掌握管理知识,提高管理水平。 出租车经营者实行承包、租赁经营的,出租车的承包、租赁期限不得超过营运牌照使用年限。 第三十四条 除下列情形外,出租车驾驶员不得拒绝载客: (一)酗酒或者患精神病的乘客要求租车且无正常人陪伴的; (二)乘客要求进入非机动车行驶路段的; (三)乘客要求超载行驶的; (四)乘客携带易燃、易爆、有毒等危险物品的; (五)乘客不愿按规定的计费标准支付租费的; (六)乘客在禁止上客的路段要求租车的。 第三十五条 老、弱、病、残、孕、幼等特殊乘客租车时,驾驶员应当优先运送;上述人员乘车需要帮助的,驾驶员应当提供帮助。 第三十六条 有下列情况之一的,出租车可载明“暂停载客”标志,暂停载客: (一)驾驶员下班途中; (二)应召去另一地点接客途中; (三)车况不良或者驾驶员身体不适,不宜载客。 第三十七条 禁止利用出租车进行扰乱社会公共秩序、妨碍出租车正常营运的活动。 第三十八条 出租车营运中,驾驶员和乘客应当遵守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的有关规定。 出租车营运中,驾驶员不得使用对讲机进行与营运业务无关的通话。 第三十九条 外地出租车必须遵守下列规定: (一)空车不得驶入东莞市内; (二)不得从事起点和终点在东莞市范围内的载客业务; (三)按市政府规定的道路交通限定区域、路线行驶; (四)不得在市政府规定的场站以外搭载回程乘客; (五)在东莞市内规定线路上空车返程行驶的,必须在空车标志灯上套放“暂停载客”标志,夜间熄灭顶灯。 第四十条 政府部门因抢险救灾或者司法部门执行紧急公务,可依法征用出租车,经营者和驾驶员不得拒绝。 征用出租车应当按规定支付租费,造成损失的,依法予以补偿。 第四十一条 乘客对驾驶员或者经营者违反本规定的行为,有权向交通行政主管机关或者出租车行业协会投诉。 第四十二条 市交通行政主管部门或其委托管理部门应设立专门机构,受理乘客对驾驶员、经营者的投诉。 市交通行政主管部门或其委托管理部门对乘客的投诉应当及时处理,并自接到投诉之日起10日内将处理结果或者处理情况告知投诉人。 第四十三条 市交通行政主管部门或其委托管理部门及出租车行业协会收到乘客投诉后,应当登记以下内容: (一)投诉人姓名、职业、联系电话或者通讯地址; (二)被投诉人姓名(或者单位名称)、出租车车牌号; (三)投诉事实和要求。 投诉人不如实提供前款第(一)、(三)项情况的,受理投诉的机构可不予登记。 第四十四条 市交通行政主管部门或其委托管理部门受理乘客投诉后,按下列程序处理: (一)将投诉人投诉的事实和要求书面通知被投诉人; (二)被投诉人对投诉有异议的,应当自收到通知之日起7日内向发出通知的机构提出答辩意见和有关证据材料。 被投诉人逾期不提出答辩意见或者不能证明本人答辩意见的,由主管机关按规定对被投诉人进行处理。 被投诉人可以依法委托行业协会工作人员、律师或者其他公民办理答辩事宜。 第四十五条 市交通行政主管部门或其委托管理部门及其他主管机关依法检查出租车时,应出示有效执法检查证并说明理由和法律依据;依法扣留出租车和驾驶员的有关证件的,应向当事人出具收据。当事人不得拒绝主管机关依法检查或者扣证。 市交通行政主管部门或其委托管理部门、市公安交通管理机关及其他主管机关检查出租车营运、扣留出租车和驾驶员的有关证件违反前款规定的,经营者和驾驶员有权拒绝。 第四十六条 驾驶员对经营者的投诉、驾驶员及经营者对运政管理机关工作人员的投诉,由市交通行政主管部门依法处理。 第六章 法律责任 第四十七条 违反本规定关于营运牌照管理规定的行为,市交通行政主管部门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和《东莞市小汽车营运车牌有偿使用竞投办法》等有关规定处理。 第四十八条 违反道路运输管理规定的行为,市交通行政主管部门依照交通部《道路运输行政处罚规定》和《广东省道路运输管理条例》处理。 第四十九条 当事人对市交通行政主管部门的行政处罚决定不服的,可以依法申请行政复议,对复议决定不服的可以依法向人民法院起诉;也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诉。 第七章 附 则 第五十一条 本规定由市交通行政主管部门负责解释。 第五十二条 本规定自2003年9月1日起施行。 本市过去制定的有关出租车管理的规定与本规定不一致的,以本规定为准。 |